本文转载自红星新闻2月8日报道
密集的钢筋、宽厚的混凝土浇筑体、黄褐色建筑外墙,在成都红星路南延线、沈阳路东段和天津路东段的三路交汇处,有一个屋顶带圆盘的建筑体坐落于此。
该建筑便是天府新区又一家三甲医院——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天府院区(四川省肿瘤诊疗中心)(以下简称诊疗中心)的住院大楼。据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肿瘤诊疗中心一期项目技术负责人熊健文介绍,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目前一期已开始内外部装修,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施工。
2月8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诊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戴上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一座长达200余米、高10层的建筑呈现眼前。
据熊健文介绍,一期工程为门急诊医技住院楼,可满足门诊、住院、医疗技术、办公等功能,其中一期最高楼为第一住院大楼,楼顶建有一个停机坪,后期可供直升机起降。目前一期工程整体装饰工作已完成30%,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施工。一期工程后方为2期工程,3期工程则位于现在的项目部位置,目前还未开工。
一期建筑后方,一个深达十数米的基坑已开挖完成,基坑中铺设了密密麻麻的钢筋,旁边宽达2~3米的混凝土墙壁已经浇筑完成。
“诊疗中心项目与其他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二期,二期地下室涉及防辐射工作,其地下墙壁、顶板较普通建筑厚10多倍。”熊健文说,二期包括放疗中心、影像中心、核医学中心等在内的地下肿瘤治疗集群。为防辐射,该建筑墙壁最厚处达3.3米,是普通建筑墙壁的15倍,顶板最厚达3.1米,是普通建筑的20倍。
据介绍,整个诊疗中心项目用地面积约1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总床位数1200床。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500床门急诊医技住院楼,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二期在一期基础上扩展部分门诊医技功能(包括放疗中心、影像中心、核医学中心等在内的地下肿瘤治疗集群)及行政综合楼,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质子治疗中心与二期同步建设实施,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三期预留康复中心及教学科研中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未来四川省肿瘤诊疗中心将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内外一流肿瘤专科诊疗中心。”熊健文说。
在二期项目中,还包含一个总建筑面积13280㎡质子治疗中心的建设,作为西南三省一市一区(云、贵、川、重庆、西藏)首家质子治疗中心,其在建设中与普通的肿瘤医院又有区别。
据了解,质子治疗中心包括质子设备用房、配套医疗用房、配套服务用房、配套设备用房、公共交通,共计140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00㎡,地下建筑面积11500㎡)。工程包含4个治疗室,分别为1个固定束治疗室,3个旋转机架治疗室。
“与常规医院主要辐射源为γ(伽马)射线不同,质子中心的主要辐射源为中子辐射。其施工过程中对墙壁厚度、管道设计、材料使用及施工工艺均有很高要求。”据质子治疗中心项目技术负责人郭景莘介绍,该项目质子区各剪力墙和楼板为超厚结构,其中墙壁最厚处达4.5米,顶板最厚达3.6米,且混凝土结构不允许出现可见裂缝,抗裂要求极高。
为保证不开裂,施工中通过采用低水化热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掺入特殊的抗裂剂等手段避免裂缝产生。混凝土结构施工前,还将按照设计要求在场内单独施工1:1的足尺模型进行工艺论证。
同时,由于质子设备对沉降变形特别敏感,主要设备安装完成后的两年时间内,沿整个光束传输系统的沉降误差不应超过3毫米,且这个误差只能在一个方向。“意思就是要不最大上升3毫米,要不只能下降3毫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项目施工中还将建抗拔桩。”郭景莘说,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该区域容易产生地下水,从而使建筑物上浮,抗拔桩的建设可有效对建筑进行固定。
目前,质子治疗中心已完成基坑支护施工,即将开始土方开挖工作,该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底建成投用。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