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视频更多>>

 

华西赋解读与赏析

 

点击放大

  在集团特定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华西赋》,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极强的现实意义,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观乎文,则字字珠玑,段段锦绣,真可谓气势如虹,浑然天成;品其味,如酿泉为酒,甘冽芳醇,直教人豪气荡胸,醍醐灌顶。其横扫六合之华丽文采,气贯寰宇之豪迈韵味,是如黄钟大吕之声。
  作为一名华西人,我们藉以对文学作品的丁点爱好和对华西辉煌历史的满腔自豪,对《华西赋》作粗浅解读。虽为班门弄斧之举,实为爱我华西之心也。

一、关于赋的常识

  学习《华西赋》,我们需要明白,何谓赋? 
  中国文学的高峰,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唐诗、宋词、元曲。”其实,这句话是不完整的,比较准确的表述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汉赋继承了《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
  何谓赋?说到这里,我们学一下赋的简单定义。赋是以“铺采摛(读chī)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赋起于战国,盛于两汉,它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学样式,有“语言活化石”之称。主要特点有四:
  一是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读pían)偶。骈偶不像对偶那样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华西赋》里这样的情况很多,比如“长春日暖,光照一汽磅礴;龙江潮涨,浪涌一重恢弘”,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二是语音上要求声律合谐协调。《华西赋》第一段,句子结尾分别是“桑”、“光”、“强”、“章”,押的是“ang”韵。
  三是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华西赋》的词藻优美华丽,用典随处可见。
   四是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比如“今夕何夕,星光灿烂;举杯邀明月,煮酒论华西。若夫华西者,天下之伟丈夫也”,体现了这些特点。
  赋的代表作。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曹植的《洛神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有些名句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如《阿房宫赋》里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华西赋》创作背景

  背景之一
  华西集团厚重的历史
  一轮甲子弹指去,风雨沧桑六十年。几代华西人,在六十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没有辜负期望,没有虚掷光阴,用热血和汗水,青春与智慧,在广袤的大地上开疆拓土,建筑了一座座丰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为国家基本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路走来,华西集团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由小变大、由大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华西特有的企业精神。
  背景之二
  华西集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有盛世修志、盛世作赋的传统。华西集团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确实值得大书特书。2009年以来,集团以“改革求出路、调整求发展、管理求效益”为根本任务,成功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取得了“五年五大步,年年上台阶”的可喜成绩。2009年至2013年,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55.42亿元,实现利润19.72亿元。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465.5亿元、利润6.44亿元、上交税额19亿元、净资产5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8.68%)、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6.88万元,分别是2008年的2.74倍、11.8倍、3.08倍、3.5倍、2.1倍。目前,华西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6位,较09年第325位上升了79位;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排名第9位;“ENR中国承包商企业60强”第9位,较09年第17位上升了8位;“四川企业100强”第6位,较09年第12位上升了6位。
  背景之三
  “善建”企业文化形成完整体系
  三流企业只做产品,二流企业会做品牌,一流企业才能做文化。华西集团发展到现在,集团上下都感觉到,迫切需要用企业文化来推动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集团领导班子尤其是集团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带头宣讲、带头执行,有些工作甚至还亲力亲为。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时期。经历了自发、萌芽、初创、集中建设和贯彻实施五个阶段,2011年底,集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善建”企业文化正式命名并投入使用。
  善建文化主要体现在“秉德从道 善建天下”的企业精神和“善建者·华西”的品牌推广语上。善建文化体系主要由五大核心理念和八个执行理念组成。“善建”企业文化得到了省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13年,“善建”企业文化获得了全建政研会企业文化成果一等奖,集团获得了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这是集团成立64年以来,第一次获此殊荣,填补了集团社科类国家级奖项的空白。
  华西厚重的历史、快速发展的现实、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让集团不能不深入思考,如何找到一种形式,以高度精炼的方式概要华西独特的文化历史并以此提炼出内在文化精神?经过反复酝酿,集团决定采用“赋”这种艺术形式来展示华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样,《华西赋》的出台也就成为了必须和必然。

三、《华西赋》创作过程

    (一)正式启动

  2012年,集团出台了三年的宣贯企业文化工作方案,提出要征集华西赋。文章要求主题鲜明,行文大气,文字凝练,形式工稳,浓墨重彩抒写华西60多年来的历史沿革、文化脉络、人文精神、辉煌成就等内容。

  2012年11月,集团领导班子明确要求,要尽快形成华西赋。集团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先有个考虑,在集团内部发动职工广泛征集,后来主动放弃了,为何?相比较而言,诗、词、曲、赋四大文体,赋是最难写的。从《诗经》算起,三千多年来,能写诗的人有几百万人,甚至近千万。但是,真正能写赋的人或者说真正能把赋写好的人,从古至今不过千人左右,刘勰(读xíe)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以赋观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势恶。故才弱者只能为诗,不能为赋”。
  在这种情况下,集团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华西赋》的作者定位,一定要是一位大家,他写出来的《华西赋》一定要承载华西的厚重历史,体现的华西精神,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全体职工的高度认可。经过努力,集团有幸邀请了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何开四先生执笔创作。何老在词赋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与魏明伦、苍山牧云一同被誉为中国当代“辞赋三大家”,被世人称誉为“大气写赋的巴蜀才子、涉猎广泛的文化奇才、久负盛名的行业掌门人”。
  我们记得,第一次见到何老,是在2012年11月26日。那天,我们请省作协的一个作家,以私人名义请他吃饭。以前就听过他的一些传说,据说有个民营企业,想花上百万请何老写赋,何老直接拒绝了。他说,邀请我写赋的人很多,让我为家族或者个人写赋的邀请,我都一概拒绝。因为“哀乐虽为私情,文章则是公器”。那天,他并没有谈写作费用,也没有立刻答应写作,而是说,先看看资料,了解一下华西。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他是看华西值不值得他来写!

    (二)资料提供

  2012年11月26日下午,集团相关部门的同志从档案室里借出了何老所要求的所有资料。这些资料不下50斤、数百万字,其中有些还是光盘!看完资料后,我们又邀请他去集团承建的一些重点工程采风,比如绵阳的风洞群。采风回来后,何老给我们说,华西是一个“伟大”的企业,请大家注意,他用的词是“伟大”!他说,华西不是一个有钱的企业,但华西在共和国的每一个时代,都为国家的基本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三)创作历程

  为确保作品能够全面准确地展现华西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历久弥新,何老本人和集团领导以及参与创作的企业文化办公室同志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创作过程极为严谨。何老仅参阅档案文献资料就将近半年。然后,他多次与我们沟通,并在集团领导班子会上讲解了他对华西的理解,通报了他的写作思路。2013年5月3日,终于写成第一稿。在创作过程中,他提笔一气呵成。我们曾看到了他写的第一次初稿,比现在略长一点,有1580多个字。后来,有领导觉得稍长了些,又改成了一个长版本和一个短版本。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集团领导共审改稿件5轮,先后进行了7次修改,得以最终定稿,全文共1010字。从2012年11月26日我们提供资料,到2013年10月17日何老归还资料,前后历时近1年。何老这种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特别是集团年轻的一代,更应该学习老一辈大师的这种风范。

    (四)马老书法

  《华西赋》是华西精、气、神的概论,其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将其文字承载下来。2013年,集团主要领导专程拜访杰出文学艺术家马识途老先生,请马老以书法的形式将《华西赋》记载下来。马老早年加入地下党并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是现代著名作家、书法家,与巴金、艾芜、张秀熟、沙汀并称“蜀中五老”。主要文学作品上百部,耳熟能详的是以《夜谭十记》改编而成电影《让子弹飞》。马老书法造诣极高,尤擅隶书,出版有《马识途书法集》。2013年获“首届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

  马老曾经担任过集团的前身之一的四川省建工局第一任局长,答应写作这个作品时即将年满100岁。马老不仅是革命家,也是文学家,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敦厚雄浑的美学风貌,浩然之气跃然纸上。由马老来写《华西赋》,实是再合适不过了。用毛笔书写一篇千字文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对百岁的马老先生更是不易。怀着对华西深厚的感情,老先生义不容辞拿起了毛笔,闭门谢客三月,终于将《华西赋》的书法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喜爱《华西赋》

  《华西赋》文字和书法均出自当代名家,其文学和艺术价值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华西赋》以及《华西赋》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所体现的华西精神,必将成为华西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我们现在把《华西赋》的书法作品称之为集团企业文化的镇企之宝。
    (一)总体分析
    《华西赋》全文大气磅礴、一气呵成,以善建理念为纲,以历史脉络为线,以“德”、“功”、“言”、“情”为本,四论华西,仅仅千字就全面展示了华西的厚重历史和“天下之伟丈夫”的气魄与精神。
  泱泱神州,八万里尧邦禹甸;鼎鼎华西,六十载风雨沧桑。铁军镗鞳,华西与时代同行;丰碑高矗,华西为国史增光。天地风景线,最美华西绿;居高声自远,卓立五百强。金杯灿然,长传鲁班魂魄;四海称誉,交响建筑华章。
  这是《华西赋》一组开篇文句。泱泱:深广、弘大的样子。八万里:意为辽阔。尧邦禹甸:中华五千年文明从三皇五帝开始,尧、禹各为其中之一,这里意指神州大地。鼎鼎:名气很大。这句从泱泱神州起笔,以鼎鼎华西落脚,引出具有六十年辉煌历史、颇负盛名的华西。镗鞳(读tángtà):古战场的锣鼓声和马蹄声,这里指华西铁军铿锵有力的步伐和声威。这句话赞扬华西发扬铁军精神,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它横向把神州大地辽阔的空间、纵向把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和华西历史相联系,高度地提炼与摹写华西在与时代同行过程中,为国家基本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形成高屋建瓴、豪放大气的气势,读来感到意境博大宏阔,可谓深具功力,一开始便牢牢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而其中“天地风景线,最美华西绿”一句更是十分传神。当你行进在高架桥上时,你看到城市起起伏伏的天际线,突然远方一个高高的塔吊,那一抹绿色——我们称之为华西绿,你作为一个华西人,一定会感到万分的激动——这是我们华西的工地。正是因为我们对华西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们对代表华西的华西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它已不仅仅是一个颜色的代表,而是一种华西人对华西的归属,一份寄托,因此,它是天地最美的风景线!
  “居高声自远”,源自唐朝诗人、十八学士虞世南《蝉》的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为蝉鸣叫的声音传得远,并非是借助了秋风,是自己本身处在高树上的缘故。这里指华西作为大企业,大气魄、高起点,声名远播。此外,“卓立五百强”,指的是华西集团长期雄居中国企业500强。
  “金杯灿然,长传鲁班魂魄;四海称誉,交响建筑华章”。四海: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前半句说华西获奖无数,说的是奖杯;后半句说华西深受好评,说的是口碑。华西集团迄今为止共揽获国家优质工程最高荣誉“鲁班金像奖”27项,故而作者有了“金杯灿然,长传鲁班魂魄”的感叹。
    (二)成立初期
  犹忆建国之初,百废待举,三路大军,集聚天府。挥师南北,征战东西;宵衣旰食,风雨兼程。长春日暖,光照一汽磅礴;龙江潮涨,浪涌一重恢弘。金碧辉煌大会堂,浩浩华夏大国风。风云激荡,三线建设,顶天立地,是为先锋。红旗辉耀日月,篝火点燃星光;汗水共热血挥洒,山风与机声齐鸣。国防军工,锻造大国利器;空气动力,狂飙中华雄风。卫星巡天八万里,看我华西上太空。
  《文心雕龙·诠赋》里说,“赋者,铺也”。这一段,作者用了铺陈手法,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华西在共和国成立一直到三线建设,为国家奉献了座座精品工程。
  “建国之初”指的是华西1950年5月成立,几乎与新中国同岁。“三路大军”主要指华西集团的前身:在东北一重的建工部一局,在重庆的建工部西南管理总局,在成都的四川省政府建筑工程局,这三大系统后来构成了华西最根本、最直接的力量。
  征战东西:是指当时形成的建工部第一局系统以长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西南工程管理总局系统以重庆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四川省建设厅系统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施工经营格局。“宵衣旰食,风雨兼程”。宵:夜晚,天未亮;衣:名词作动词用,穿衣;旰(读gàn),天很晚。天还未亮就穿衣起床,很晚才吃饭,这里指华西人没日没夜的操劳,辛勤工作。风雨兼程:指华西人为完成施工任务风雨无阻,极其艰辛。
  “长春日暖,光照一汽磅礴;龙江潮涨,浪涌一重恢弘。金碧辉煌大会堂,浩浩华夏大国风”。长春: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汽的所在地;龙江:黑龙江,黑龙江的齐齐哈尔是一重的所在地,这里指华西投身建设了对中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一汽、一重基地。大会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建国十周年十大献礼工程之一,于1958年动工,历时10个月建设完成,华西作为主要参建者之一,这座金碧辉煌、彰显中国浩荡大国之气的万人大会堂,凝聚了华西人的智慧和汗水。
  “风云激荡,三线建设,顶天立地,是为先锋”。风云激荡:年幼的共和国并不太平,1964年,中苏关系交恶,且苏联扬言对我国实施核打击;美国在南海与越南冲突,在中国家门口生事。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可谓是世界风云变幻,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境。三线建设:指在1964年上述大背景下,中央着眼于战备,从1965年到1969年在中国中西部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以国防、科技、工业及其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大规模建设。
  “红旗辉耀日月,篝火点燃星光;汗水共热血挥洒,山风与机声齐鸣”。这一组句子让人仿佛回到了三线建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川南、川西北、川东的崇山峻岭、大川峡谷等偏僻地点,老一辈华西人肩挑背磨扎营盘,有句话说得好,“披星戴月抓紧干,默默无闻做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常年工作在深山老林,与世隔绝,生活清苦,但却毫无怨言积极踊跃献身于国防三线建设事业。
  “汗水共热血挥洒,山风与机声齐鸣”,化用了“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面两句写的是华西作为共和国长子,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作为国企,服从命令,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建设,在极其困难的山谷偏远地点,为祖国甘洒热血,奉献青春。
  “国防军工,锻造大国利器;空气动力,狂飙中华雄风”。空气动力:指华西承建了中国航空空气动力研究中心跨声速风洞,该工程亚洲第一,世界领先,曾获“鲁班奖”。卫星巡天:指华西修建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卫星送上了天。这个时期,华西还有很多值得拿出来罗列的工程,作者只点到了一重、一汽、人民大会堂、风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但华西曾经作出的突出贡献跃然纸上。描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引用了毛泽东《送瘟神》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句子,“卫星巡天八万里,看我华西上太空”写得潇洒自如,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三)改革开放
  伟哉,改革开放,大潮奔涌;南粤论剑,峨眉神功。扶摇九天云气,笑傲四海群雄。大厦巍峨凌空起,华西三天一层楼。发唱惊梃,彰显深圳速度;舍我其谁,嚆矢改革风流。探索企业发展之路,敢辟前人未辟之境。秉德从道,善建天下;真诚服务,打造精品。体育场馆飞机场,电视高塔科学城;东风夜放花千树,高楼鳞次薄青云。塔吊千寻,心系万家安乐;片瓦尺椽,情连天下苍生。君不见,八级地震天地裂,难撼华西栋与梁。华西乃安全,华西乃质量,华西乃诚信,华西乃担当。
  南粤:指包括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的珠三角地区。峨眉神功:峨眉是武林中众多大门派之一,这里暗指华西作为在川入粤企业,有独特的看家本领。扶摇:急剧盘旋的暴风,气势浩大。语出《庄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李白也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发唱惊梃,彰显深圳速度;舍我其谁,嚆矢改革风流”。梃(读tǐng),木棒,这里指声宏气大,把木棒都震动了。嚆矢(读hāoshì),响箭,指发射时声先于箭到,指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这两句写华西顺应历史潮流,在改革开放之初便挥师南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大显身手,势如鲲鹏展翅,令业内同行叹服。
  这里讲一讲南粤论剑和三天一层楼的故事。
  为响应国家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四川省政府决定,由四川省建设厅(四川华西集团前身)组织施工队伍参加深圳特区建设。1982年5月,四川省建设厅抽调部分精干力量,走出夔门,南下深圳。同年8月22日,“中国华西”诞生,首批员工300人,安营罗湖区湖贝路一带。那时,华西首批建设者们工作、生活在低矮、潮湿的简陋工棚里,可谓“建房者,无房住,修路者,无车坐”。市政府禁止在工地上乱建临时厕所,华西工作人员只好共用江苏建筑队建的厕所;因为人少不便自建厨房,大家只好到中建二局一公司搭伙。对这段生活,华西人戏称:“住在四川,吃在唐山,留在江苏”。深圳气候炎热,蚊子多,一巴掌下去就能打死四五只,留下一巴掌的血。道路没修通,外出联系工作,基本靠走,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面对特区百业待兴的艰苦环境,面对人员少、设备少、投资少、建设任务多的局面,中国华西人没有退缩,凭着“艰苦奋斗、求实守信、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用不长时间在深圳扎下了阵营,创建起了响亮的企业品牌,“华西”品牌成为深圳建筑业优质、高速、创新的代名词。
    三天修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怎么来的?1984年4月30日,深圳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在人们心目中,中建三局是“深圳速度”的创造者。但人们并不清楚,“深圳速度”的创造,其中也有中国华西的一份荣耀。国贸大厦在建设过程中,随着楼层的加高,施工中遇到滑模停顿的尴尬。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此,中建三局负责人找到中国华西。中国华西当时的副总工程师金宜平亲赴现场,凭借在“泸天化”施工中积累的滑模施工经验找到了原因,集体攻关,问题迎刃而解。
   “体育场馆飞机场,电视高塔科学城”,修飞机场,集团非常有发言权,参与建设的机场超过100个。而修建电视塔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包括四川电视塔、南京电视塔、西安电视塔等,都贴上了华西的标签。此外,上海东方明珠也曾与华西擦肩而过。科学城:指华西修建了诸如绵阳核物理工业基础839科学城。
    “东风夜放花千树,高楼鳞次薄青云”,语出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指一夜东风劲吹,吹得许许多多的树鲜花怒放,这里亦有唐朝诗人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意境。表明华西修建的工程特别多,遍地开花,一夜之间高楼林立。鳞次:象鱼鳞一样依次排列。薄青云:薄是接近的意思,直插云霄。这几句写华西在建筑的各个领域内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个辉煌,铸立了一座座丰碑。
    “塔吊千寻”,寻是古时候的计量单位,八尺为一寻,这里形容很高。
    建筑,只有质量才能确保安全,只有安全才能承载生命。512特大地震,华西集团在各重灾区的建筑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处于汉旺的东汽专家楼倒塌,由华西集团承建的汉旺东方汽轮机厂的测试综合楼,不但没有倒塌,甚至没有出现任何大的裂缝。所以,作者发出了“君不见,八级地震天地裂,难撼华西栋与梁。华西乃安全,华西乃质量,华西乃诚信,华西乃担当”的由衷感叹!华西的金字招牌也来自于质量,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质量认识。
    (四)社会责任
    嗟乎,灾害靡常,汶川地震;国之有难,华西请缨。万众精兵强将,星夜驰援,耿耿铁肩担道义;十里钢铁洪流,术业专攻,肃肃救灾排头兵。雪原莽莽,三江溶溶,石渠重建,临危受命。峰峦嶙峋,肩挑背磨扎营盘;高原缺氧,风狂雨骤抢工期。哈达如雪映新屋,三江春水三江情。
    嗟乎:哎呀,感叹词。靡:无,没有。靡常则无常,出人意料。缨:绳子,请缨指主动请求担当重任。作为一家特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是汶川特大地震,还是玉树特大地震;无论是冰冻雨雪灾害,还是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集团都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抗震救灾。5·12时,北川县城进城的生命线,北川中学的大营救,都充分发挥建筑专业技术和施工设备优势,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特殊作用。“十里钢铁洪流”,这里的十里是一个虚数,意指我们投入的专业设备很多。当时华西支援灾区完全没有考虑到成本,不计一切代价调用先进的设备、有经验的人员,连夜赶往灾区。在北川中学的救灾中,集团的重型吊车和专业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汶川抗震救灾中,华西共平整安置场地25万㎡,搭置了临时安置板房10余万㎡,投入上百台大型设备,进行专业救援,华西共从废墟中挖出1000余人,其中幸存54人。在后期重建中,华西派出各类专家200余人,参战人员近10万人,进行震后排险鉴定,先后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灾区的灾后重建,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英雄壮歌!
    “雪原莽莽,三江溶溶,石渠重建,临危受命。峰峦嶙峋,肩挑背磨扎营盘;高原缺氧,风狂雨骤抢工期。哈达如雪映新屋,三江春水三江情”。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与玉树毗邻的石渠县严重受灾。石渠隶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四川省的最西北边,是四川省最远(距成都1053km)、海拔最高(平均4250m,比拉萨平均高500m)的县,交通不便,比较闭塞,几乎与世隔绝。如果说汶川地震是华西主动请缨,石渠重建则是临危受命。华西不辱使命,派出精兵强将,克服道路不通、材料奇缺、氧气不足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石渠灾后重建任务。“哈达如雪映新屋,三江春水三江情”,这一句作者的笔锋突然一转,由豪迈转向了深情。石渠灾后重建胜利之日,洁白的哈达挂满了华西建设者的身肩,映照得即将乔迁的新居瑞彩纷呈,这是石渠藏胞的最高敬意!三江源地区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作者感叹,日夜流淌的三江水啊,也道不尽藏胞人民对华西的感激之情!
    无论是在北川县城的整体重建,还是在雪域高原的农房重建;无论是重建学校医院,还是重建公路桥梁,我们都向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胡锦涛总书记曾亲切称赞“华西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五)世纪新境
    世纪嘉年华,华西辟新境。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高瞻周览,运筹帷幄,抓住战略机遇;品牌经营,开拓创新,明晰跨越路径。华西集团,盎然出焉;股份公司,华丽转身。善建文化,独标一帜,铸造华西风骨;核心理念,高蹈超拔,践行百年愿景。结构集成,多元发展,大时代呼唤大手笔;整合资源,巩固主业,大手笔楮墨文章。壮矣哉,挺秀神州,百年老店春长在;辐射四海,一流建设集成商。
    嘉年华:欧州狂欢节,现泛指喜庆欢乐的盛会。“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借用了清代郑板桥《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指华西立场坚定,意志坚强,以发展为主线,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集团现在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集团上下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打造中国一流建设集成商。对企业来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集团以改革改制求出路,于1993年成立了四川华西集团总公司,1997年改制成为华西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为华西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高蹈:崛起,待出的意思,超拔:指超出。楮墨:纸和墨,这里用作动词,即书写。
    打造中国一流建设集成商是我们的愿景,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集团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成为西部建筑龙头企业。现在的西部建工集团也是群雄并起,重庆建工、广西建工、云南建工、陕西建工等,保持了非常快的发展速度,有的已超过500亿。因此,我们倍感压力。第二步成为千亿华西,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利润水平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第三步成为中国一流建设集成商。什么是我们希望成为的集成商?华西的发展定位于做大企业、大集团,要紧紧围绕一条建筑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走“纵向一体化”与“相关多元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立足构建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的建筑规划、设计、景观、建设以及市政功能等科学完善的建筑链条和产业延伸线,提供一流的建筑系统作品。“中国一流”表明华西作为崛起于西部的大企业,既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不仅要领先于西部,还要成为全国一流企业。同时,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华西集团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会不断扩大。
    (六)四论华西
    今夕何夕,星光灿烂;举杯邀明月,煮酒论华西。若夫华西者,天下之伟丈夫也。论其德则扬善怀仁,兼济天下,含弘志士风范;论其功则德操为体,智慧为用,奉献百年精品;论其言则善建文化,博大精深,张光民族精神;论其情则赤子之心,报效国家,共筑美好人生。千锤百炼,堪称英雄集体;高风亮节,无愧炎黄子孙。
    今夕何夕:出至《诗经》的《唐风-绸缪》,为感叹句,意为良辰。举杯邀明月:语出李白的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煮酒论华西:借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若夫:象那。这几句是说:今夜是个什么日子啊,怎么星光这么灿烂呢?今夜啊,我们无眠,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举杯畅饮,谈论华西,评说华西。华西啊,真不愧是人中之龙凤,行业之翘楚!
    西晋著名文学家、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体物”是否“浏亮”,一直是考察一篇赋文是否为杰作的关键,而感情是否真挚,情绪是否饱满,能否充分展示韵文文学丰沛的元神,也是考察一篇赋作成功与否的要件。这一段借用了中国古代哲人“立德、立功、立言”之说。语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其中“言”推而广之 ,就是具有文化内涵。这是古贤为人的理想。作者再补了一个“情”,一是出于符合华西实际,一是出于赋文写作的需要。
    “论其德”这一句,主要是指华西是一个负责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赞扬华西扬善怀仁。扬善怀仁:弘扬善道心中情系苍生。兼济天下:语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说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要自己修炼好自己的个人修为,具有高尚的品德;在发达的时候,要帮助天下所有的人。
    “论其功”这一句,主要是指华西用美德辅以智慧,为社会奉献精品工程。
    “论其言”这一句,主要是指华西形成了善建企业文化,何老曾说过,华西的善建企业文化,植根中华传统经典,缘自《道德经》,是建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峰,将很难有人再超越。
    “论其情”这一句,把一般的托物言志之作升华为“报效国家”的抒情之篇,境界不可谓不高,思虑不可谓不深远。如果说这前三者统称为“义”,则本文作者在这里多加了一个“情”,这是一个赤子之情,报效祖国之情,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情,更是全体华西人实现自我价值之情!华西者,有情有义,我们称他为天下的伟丈夫,名至实归!
    (七)华西出征
    盛世和平,天朗气清;一轮甲子弹指去,看我铁军再出征。马鸣风潇潇,朗日照大旗;欸乃一声山水绿,黄钟大吕动天地:有道是,崛起者中华;善建者华西!
    天朗气清:语出晋代王羲之《兰亭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指天气晴朗,空气清新。这一句描述的是华西人挥手作别60多年的辉煌历史,再次跃上新的发展征程,抒发了华西人敢于、勇于面对挑战的豪迈情怀。
    马鸣风潇潇,朗日照大旗,这里借用了杜甫的《后出塞》诗句。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的第二句,原文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写的是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这里将“落日”换成“朗日”,只改动了一个字,华西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信心百倍的出征场景却跃然纸上。
    “欸乃一声山水绿”,语出唐朝柳宗元《渔翁》诗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欸(读aǐ),指摇橹声,意思是在青山绿水间传来阵阵摇橹声。黄钟大吕:古代音律共分为十二律,黄钟指十二律中6阳律第一律,大吕指十二律中6阴律第一律,这里形容音乐或言辞正大、庄严、高妙。
    最后一句“崛起者中华;善建者华西”,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当今世界,正在见证一个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中国,正在见证一个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中国,“中国崛起”已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这里把品牌推广语“善建者华西”放在“崛起者中华”之后,既充分表明了华西集团正像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正在快速地发展,更充分展示了华西人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坚强信心和决心。
    《华西赋》总体上的文字笔墨,可谓“言不甚深”,深具感染力。既让普通的职工群众能够欣然领会,产生歌之咏之的热情,又能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大家对华西产生由衷的归属感与荣耀感。
    华西历史发展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华西赋》的过程中,保持昂扬的斗志,明确责任担当,肩负起实现华西伟大愿景这一光荣的使命!
   (本文根据十五公司总经理李云龙在十五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稿、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朱军在十二公司新进大学生培训班上的讲稿综合整理并修改而成,在此对他们谨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