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建者·一线 | 认真的人,自会乘风破浪——记新津人民医院项目主办工长马先涛

文章来源:民航事业部   发布时间:2022-11-21 10:18   点击:

马先涛,2011年7月毕业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任新津人民医院项目主办工长。时至今日,在建筑施工管理的他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一个春秋。回首过去,他先后在复地·优尚国际二期、麟凤·尊汇、康定疾控中心、华西·芙蓉海、天府机场等10余个项目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完成了从实习生到主办工长的成长与蜕变。

定下目标,做一名实干家
从白白净净的俊朗少年到皮肤黢黑的精神小伙需要多久?一个月?两个月?马先涛笑着摇了摇头说:“只需要三天。”那么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工程小白”到业务熟练的精干小伙需要多久?马先涛思考了一下说:“恐怕谁也说不好”。

初到施工现场,马先涛便确定了他的目标——“脚踏实地、勤勉实干,做好每一个项目”。只要项目一开工,他就像一颗“钉子”,被牢牢的“钉”在了工地上。无论是正常施工,还是抢工期间,基本没有请过假,每天早出晚归。工作中肯干事、能吃苦,只要是在施工现场,无论什么天气都会驻守一线施工现场。别人不敢做的活,他做;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去。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有吃苦走在前、困难走在前的担当。作为华西的一员,就要有勇于吃苦的善建精神。”

十年间,辗转了西安、雅安、海南等地;十年间,无论是烈日下还是寒冷中施工,都能坚守初心,勤勉实干; 十年间,他一路“打怪升级”,从“工程小白”成长为现场施工的主心骨、指挥棒。

每天接打300通电话,行走3万步
闻令而动,争分夺秒。“开工即决战”的紧张氛围,在新津人民医院项目从未散去。马先涛主管着60000平方米的施工场地,一部手机,一顶安全帽,一件黄马甲,一份图纸构成了马先涛的工作剪影。

凌晨1点,新津人民医院项目施工现场依旧灯火通明,一阵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刚刚归于寂静的夜晚。“尽快增派5名工人卸货,今天晚上通宵完成材料进场!”马先涛顶着两个“熊猫眼”,再次拿起滚烫的手机准备拨打电话,才发现手机已经自动关机了,“手机又没电了,这是常态了……”

从早上7点开始,马先涛的手机每隔4、5分钟就会打进或打出一个电话,每天要接打300个电话。每日早、晚及凌晨1点三次巡场,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调整第二天的工作任务,日均3万多步的运动量在建设期间已经是家常便饭。像这样全年被工期紧逼着高强度工作,马先涛承受了寻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11月8日,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裙楼C区地下室提前30天主体封顶。

女儿说:“我的爸爸是视频里的爸爸!”
马先涛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列有他参与每一个项目的情况,到今天已经有11个项目了。这表明,工作11年来,他平均1年就完成一个项目。修的楼越来越高,项目越来越多,马先涛对家庭的亏欠也越来越多。“建筑人都是这样,长年漂泊在外,很难兼顾家庭,我亏欠家人很多。”马先涛有愧疚,但更多的是无奈。

晚上7点是马先涛定时跟家人通电话的时间,但时常被工作电话打断,才跟妻子说一两句,不得不挂掉开始协调新的工作,等再次空闲下来回电话时,已经深夜12点,没有等到爸爸连视频的女儿早已熟睡。有一次,女儿指着手机这头的他跟旁边的伙伴说“看,我的爸爸是视频里的爸爸,你们的爸爸才是身边的爸爸”,马先涛顿时眼眶一酸,无力感顿时用上心头。马先涛总说:做完这个项目就再也不到外地了,但新的项目一来,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

这一路走来,从实习生到主办工长,汗水与无眠的夜谱写了绚丽的青春之歌;这一路走来,十载年华,在筑梦路上他从未停歇,处处无家处处是家是最真实写照;这一路走来,踏歌远行,心存远方,从西安到雅安,从海南到内江,从简阳到新津,建筑路上从未止步。

十年春秋过,不负追梦人。像马先涛这样甘于奉献的善建者们将继续乘风破浪,不忘初心,以认真和实干谱写奋斗的新篇章!
 
文/艾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