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忠心笃敬 鞠躬尽瘁
不做时代的落伍者——1937年4月18日 韩雅兰致父母亲
一位女子,身处乱世,又逢丈夫纳妾,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自甘命运如此,转头投入革命学习洪流,将生命挥洒在革命事业中。
韩雅兰同志在信中写道“儿应走自己应走的道路,光明的有真理的道路。儿要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而奋斗,为后来女子求幸福,也要和男子一样为国家民族求解放,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业,总比被人家气死有价值的多。”
好一位不做时代的落伍者,身在如今,怕也是一位奇女子吧。正是有着无数的“韩雅兰”,身为女子的我才能有如今这样的生活吧。不做时代的落伍者,放在任何时代也是一个激励人心的话,愿我们能延续这样的精神,在党的带领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篇 峥嵘岁月 血沃中华
妈妈,我们应该擦干自己的眼泪——1946年4月25日 冯庭楷致樟、榕二兄
写给妈妈的信,却寄给了哥哥们,只怕在贫苦的日子里煎熬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会为自己提心吊胆。这样的铁血柔情如同暖流缓缓沁人心扉。
旧社会制度的黑暗造成家庭连年不能翻身的贫穷,没有自暴自弃,不怪自己的命运不好,不信这是上帝的安排。冯庭楷同志告诉家人们要自己跌倒自己爬,要听民主政府的话,始终跟着人民的救星毛泽东走。
对于自己参军一事,冯庭楷同志这样写道“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1946年9月,冯庭楷在山东巨野战役中遭敌机轰炸牺牲。
此刻的我,多想为这位英雄的母亲擦干眼泪。我们从来不缺冯庭楷同志这样的人,无论是在过去的红色岁月中还是如今和平年代下,是不是这样的人只是换了躯壳,灵魂却一代一代的守护着我们,致敬他们。
下篇 追求崇高 勤力奉献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1994年6月21日、1997年1月26日 何显斌与女儿何金慧互通家书
面对花季女儿正值“七一”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何显斌同志作为父亲,在信中对女儿说到“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总有一定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当前,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各种思潮、各种主义都在影响着你们。你如何在这些思潮、主义面前不迷失方向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把握自我、管理自我、尊重自我、战胜自我的能力,你说对吗?”
女儿何金慧同志正是在父亲这样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1997年,邓小平逝世,对何金慧同志震动很大,在悲痛之中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1998年7月1日,何金慧同志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回信中,何金慧同志自我剖析“其实我们虽然不一定具备高瞻远瞩及把握大局的魄力,不一定能成为伟人,但是只要我们对工作、学习高度负责,对事业无限忠诚,自然而然就在勤奋的跋涉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而过程中的一切得与失就不足挂齿。”
这番自我剖析印证了无数我这样的普通人,伟人是在特殊时刻、特殊机遇才能成就了,我们应该秉持何金慧同志的态度,对工作、学习高度负责,对事业无限忠诚,对生活无比热爱,这样的我们在平凡中也能成就自己的伟大,谁能否认这一点呢?
令人痛惜的是,2001年1月24日,年仅22岁的何金慧同志不幸煤气中毒离世。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没有击倒何显斌同志,他以女儿的名义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活动,继续将这份对女儿的爱传递给了无数的青年。
读完《红色家书》,我很感谢将这些信保存并将它们公布出来的英雄烈士的家人们,很难想象这些信经历了那样一段岁月,在如今依旧能给我们带来值得学习一生的东西。捧读这些家书,打开红色岁月尘封的记忆,品味先进群体的生活点滴,追寻超越时代的思想轨迹,触摸我们身边的真实历史,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蔡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