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翻译与企业国际化研讨会”有感

文章来源:华西十二公司    发布时间:2017-01-17 21:37   点击:

       初见林超伦先生,寸头,一身笔挺西装,脸上虽有细纹,却丝毫不影响微笑时给人的温和之感。与学生亲切交谈时,举手投足间,我只想到了一个词能较好的形容“gentleman”。

      这次能够参加语言桥公司主办的“翻译与企业国家化研讨会”,聆听了众位专家学者关于翻译、关于企业国际化的精彩演讲,获益良多。最幸运的是见到了活生生的林老师,不再是书籍、电视上的照片。

      林老师的演讲简单而深刻,在一众大谈理论、引经据典的专家中独树一帜。他手持iPad缓步迈上讲台,在话筒前站定,随后温和磁性的男中音响起,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听众们都支起了耳朵。没有繁复的动画,没有缤纷的色彩,两排初号加粗宋体字就构成了他的幻灯讲义,上面如是写着“翻译越准确,沟通越失败”。众所周知,翻译讲究信、达、雅,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那为什么翻译越准确反而越失败呢?他举了一个例子:同样是公司管理者在年会上的发言,中国公司起承转合、辞藻华丽,洋洋洒洒两百字,而英国公司只是三句话就概括了整个意思。但若是要将英国公司简单的三句话翻译成中文并用于中国公司年会却是行不通的。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在企业国际化的今天,沟通变得尤为重要,但语言的不通、文化的差异给沟通带来阻碍。商业谈判沟通是为了让对方公司知道己方的优点,但难的是怎么让对方知道。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答案,单单将为满足国内需要而编写的材料直接译成对方语言使用是不行的。

      针对这个问题,林老师提出了两个关键:一是用人家的思维解读自己的事情;二是用人家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办事情前,先了解对方国家是怎么处理的,用他们所用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年会的发言,用于英国公司时采用“简单三句话”,用于中国公司时采用“洋洋洒洒两百字”。但不论是人家的思维还是方式都是一个新的事物,我们要运用首先就要学习,这也是如今企业国际化迫切需要。

        文/康玉娇